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400-123-8888(工作时间 09:00~21:00)
查看: 393|回复: 0

1209

主题

1209

帖子

4899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4899

七年间跨越数千公里,这位南通汉子做的事再也瞒不住了

发表于 2021-1-27 13:37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 复制链接

一位苏北汉子,四位东北老汉,在整整七年间跨越数千公里结下深厚情缘,将江海大平原和东北黑土地,用一份无私厚爱紧紧连接在一起,谱写一曲跨区作业助农佳话。1月24日,挂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墙上的一面锦旗,见证着这个感人的真情故事。

此事还得追溯到2013年秋天。其时,广袤的东北平原一望无际,成熟的水稻绵延起伏;秋高气爽下稻穗飘香,希望的田野丰收在望。又到吉林省舒兰市水稻丰收开镰喜人时节。
然而,这收获之季,却有人欢喜有人忧愁。何故?原来,望着辛勤劳作一年的丰硕成果,看着田中唾手可得的稻谷,吉林省舒兰市环城街道一些家中缺少劳力、无力抢收的贫困户们却一筹莫展、束手无策。要知道,北方的秋天虽然美丽但却短暂,可供收获的日子屈指可数;因此,秋收大忙时节,屯子里农户们都在利用晴好天气争分夺秒抢收自家稻谷,哪有剩余劳力支援他人?
辛勤的耕耘就为了此刻的收获,一旦错过收获节气,稻谷不能如期入仓,一年劳作就打了水漂!为此,当地五保户老王心急如焚,扶着拐杖蹲坐在田埂边捶胸跺脚,欲哭无泪。


“老人家,请问你家是不是没人帮着收水稻?我帮你,不收钱!”一个带着浓重苏北口音的汉子,突然将联合收割机停在田埂边,探出身子对心忧如焚的五保户老王主动相问。
老王一听,惊喜交加!他当即拄着拐杖缓缓站起,疑惑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外地人,同时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不放,“太好了!真是太好了!这真是打瞌睡有人来送枕头!我该怎么谢你?” 一时,老王激动得泪流满面。“你们屯上四家贫困户的情况,村支书都和我说了。放心,我愿意以后每年都免费帮你们收割水稻,别再发愁!”
老王再一问,这位古道热肠的汉子来自江苏南通的通州区,家住刘桥镇极孝村,名叫刘金华,当农机手“南征北战”已经多年。
一诺千金!随着刘金华驾驶的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田间作业,五保户老王家中的水稻,全都收获到位……

岁月更迭,变幻的是节气和冷暖,不变的是承诺和初心。此后,为了信守这份道义,老刘一干就是整整七年!在此期间,吉林省舒兰市环城街道受助的四位贫困户实在过意不去,凑出5000元收割费汇给刘金华;可是,老刘却在第一时间坚决退回。
无奈之下,感恩不已的四位贫困户转而制作一面锦旗寄往南通,上绣“尽职尽责关爱百姓,为民排忧情深似海”,落款为“吉林省舒兰市市民”,表达由衷谢意。却没想到,锦旗几经辗转遗失。
最终,四位贫困户又转而决定将锦旗直接寄往江苏省农业农村厅,心想着这下终于上了“保险”。至此,这一段书写江海平原和东北大平原两地助农佳话的真情故事,这才浮出水面。(记者 周朝晖)

(原标题为《七年间跨越数千公里,这位南通汉子做的事再也瞒不住了》)
来源:南通发布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【特别声明】在接受本网服务之前,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:凡本网注明来源“江海通报”或“江海通报App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归本网;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江海通报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网站,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凡本网认证的江海通报官方通报号以外的所有帐号发布的所有作品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及视频等),均为网站用户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发布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或立场,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,文责发布者自负,与本网无关;本网所有作品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意见,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于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 | 手机版 | 小黑屋 | 苏ICP备20007763号-1 |Sitemap|网站地图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